科学小记者ldquo对话rdquo
复方卡力孜然酊说明书 http://pf.39.net/bdfyy/bdfhl/170222/5229029.html 走进高科技企业,采访科技工作者,参加科学体验活动……年,由嘉兴市科技馆和南湖晚报组建的科学小记者团有些“忙”,在一个又一个活动中,小记者们“忙”着学习科学知识,播撒科学种子。 9月12日,科学小记者们又行动啦,这一次的活动以“传承文化践行动,探究科学汲力量”为主题,参观非遗展厅、晒场酱园、酿造车间、灌装车间,还走进了地下酒窖,实地参观了以不同年份酿造码放置的上万坛黄酒……40名科学小记者们走进了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制造企业——海盐沈荡酿造厂,通过参观体验,小记者们“挖掘”着藏在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知识,并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 ①守护老坛 小记者嘉兴市实验小学西校区吴桐 虽然活动那天天气并不好,但我们还是很开心。 远远地,我们就看见场地上密密麻麻的酒坛,堆得有一层楼那么高。不远处,不断地传出“乒乒乓乓”的声音,寻着声音走过去,看见一个年近七旬的老爷爷,一手拿着锤子,一手拿着铁锥,在酒坛上不停地敲打着。我感觉很好奇,这老爷爷在干什么呢?讲解员告诉我们,老爷爷正在补坛,他只要用锤子敲一敲酒坛,就知道哪里坏了,然后用树脂将那些不小心碰坏或者是产生了裂缝的地方补好。 我心想,这老爷爷真是厉害,敲一敲就知道哪里坏了。我忍不住问道: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精力去补一个破坛呢,买一个岂不是更简单?讲解员说,这就是奥妙所在了,如果用新酒坛去装酒,会“吸”掉很多酒的,而这些老酒坛,已经“吸饱了”,另外这些老酒坛还会呼吸,用它们来装酒和酱,可以更好地保存它们醇厚的香味,所以酒坛坏了不是扔掉,而是把它们补好。而补酒坛也是一门传统手艺,都快要失传了。 真没想到,一个酒坛也有这么多的奥秘,它们被循环使用了几十年、上百年,和世世代代的酿造者们一起守护着传统的味道。而那些老匠人,便成了大坛大缸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那些“会呼吸的缸”。 ②白酱油原来不是白的 小记者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中港路校区韩大辰 要知道,除了喜欢科学之外,美食是我的第一大热爱。所以,当我知道这次的科学小记者活动要去海盐沈荡酿造园看“酱油”的诞生,觉得这么美妙的任务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蘸白斩鸡、红烧排骨、酱鸭……我爱吃的菜里很多都有酱油,但是说实在的,它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我还真的不知道。 到了沈荡后,我们先听了向导姐姐对酿造厂历史的介绍以及酒和酱油的制作介绍,我知道了原来这里手工酿造的历史竟然是从年开始的,年,厉害呀!然后我们穿越了充满浓香的地下酒窖,路上我还看到了一个百年酒坛,比我太公年纪都大了。 一路小跑,我终于来到了期待已久的酱油“老家”。啊哈,它们竟然都呆在一个个大缸里,上面盖着锥形的竹编的大盖子。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褐色液体和沉淀物,跟我脑海中的酱油模样完全不一样!它不光给我们的视觉带来冲击,还带来了嗅觉上的挑战。向导姐姐说那些沉淀物是大豆,这里的酱油是遵循古法手工酿造,它的酱色是天然晒成的,非常健康哦。这个时候,突然下雨了,我们赶紧把酱油的盖子盖起来,跑进了活动室。 这真正是一场美食之旅啊,在活动室里,大家排队先去领了一大缸糯米饭,我兴奋极了,以为这是午饭。后来才知道这是要做酒酿的,一层饭、一层酒药……铺平、按压,我铺了四层,然后在中间挖个坑,加入一杯水,盖上纱布,绑上麻绳,听老师说要发酵三天,就能吃上甜甜的酒酿。接着,大家马不停蹄地继续学着做咸鸭蛋,这也是我之前完全不懂的技能——以前,我以为咸鸭蛋是鸭蛋泡在盐水里变成的。这次,我才知道,咸鸭蛋的做法很考究,首先要在窖泥里加料酒,然后加水,把鸭蛋放在里面滚一滚粘上泥,然后再把鸭蛋放进粗盐堆滚一滚,这样多重复几次,咸鸭蛋就初步好了,不过要放一个月才算真的完成。这两个本事学下来后,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成了一个酿造小师傅,下星期我要去班级里跟同学们吹嘘一番,他们估计大部分是不知道这些知识的。 接下来,终于到了丰盛的大餐,西兰花炒胡萝卜、红烧鸡腿、虎皮蛋、酒酿圆子……但是套餐中最核心的食物是——酱油猪油拌饭。这个酱油,老师说是“白酱油”,也就是我们刚才去看到的那个在大缸里的家伙,没想到它现在变得这么香和鲜,而且白酱油不是白的,一碗饭不到三分钟,我就让它光盘了。 吃完了美味的午餐,我决定也给妈妈带一瓶白酱油,让全家人都尝尝它的鲜滋味。 ③今天收获真大 小记者嘉兴市实验小学科技城校区丁奕涵 以前看爸爸喝酒,总想知道酒到底是怎么样酿造的。这次去沈荡酿造园,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酒厂的阿姨告诉我们,酿一坛黄酒,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经过浸泡、蒸饭、加药、搭窝、后酵、压榨、泥封、窖藏、灌坛等十多道工序,整个过程也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完成。 在沈荡酒厂参观时,我也有幸亲自酿了米酒。先是用碗状的陶罐,底层铺上一层蒸熟的米饭,然后加一层酒药。再铺上一层米饭,再加上一层酒药。如此反复几次,直到把米饭用完。最后,在米饭中间再挖一个小洞,灌点水进去,就完工啦!听酒厂的阿姨说,三天后,我们就可以喝到自己亲手酿造的米酒了,真是令人期待。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酿酒的历史和酿造方法,也体验到了只有亲手参与才能品尝到其中的乐趣,收获真的很大。 ④亲手酿米酒 小记者嘉兴实验小学西校区盛译瑶 大厅里,我们一行同学聚精会神地听着带队姐姐讲解黄酒的酿造方法,生怕漏了一个字:挑选后的大米浸泡十多天,再将其蒸煮,放入缸里,加入酒药拌匀。在酿的过程中还需要添加一些麦曲、蒸熟的大米饭,倒入坛中,由其发酵。当琥珀色的酒液初步形成后再进行压榨、杀菌,用荷叶黄泥封住坛口,放入地窖。存放期越长,酒的口味更加醇厚绵长。酒窖里就有一排排一摞摞堆放的整整齐齐的酒坛,标签上的时间有五年、八年、甚至还有十多年的,比我的年龄还大呢! 活动室里,我们一行同学跟着老师学着做酒酿、咸鸭蛋,亦步亦趋,有板有眼。 吃饭时间到了,我们面对许多美食,而其中最好吃的莫过于那酱油猪油拌饭了,调味品中我偏好酱油,但从来不知道酱油在猪油的相伴下还会给我有这样的感觉,那一碗平淡无奇的大米饭被酱油和猪油修饰得有滋有味,让人吃了一碗还想吃一碗。 回家路上,我小心翼翼地端着那个陶钵,膝盖上放着纸盒,那是我的劳动成果:我自己做的酒酿和盐鸭蛋。脑子里却还想着那一碗美味的酱油猪油拌饭。 ⑤“美味”不是一蹴而就的 小记者嘉兴市实验小学科技城校区孙佳韫 “哇,好香啊!” 一股酱油夹杂着肉的清香直蹿我的鼻孔,我的口水也快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哈哈,原来是午饭时间到了。看,那边胖呼呼的一个小弟弟已经大口大口地开吃了。 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吃午饭的场景。而我,今天来到了嘉兴非遗文化传承基地沈荡酿造。 一进门,就看见了许多小人在“酿”酱油和黄酒,有的小人在翻酱,有的小人在晒酱,还有的小人正在补破碎的酒坛子……这其中藏着满满的知识,让我来告诉你吧! 在发酵期间,黄豆会布满菌丝,为了让每粒黄豆表面都被菌丝裹住,所以需要翻酱,温度高了也就要翻。人们常常在凌晨四五点时起来翻,因为那是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候,降温快。晒,需要高温,翻需要降温。为了能保留住酱油的原滋原味,需要的不仅仅是古老繁杂的工艺,它还需要时间,需要勤劳的汗水。 今天,我不仅知道了酱油的原材料是黄豆,我还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内心,因为所有的“美味”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⑥沈荡酿造厂真是一个“宝地” 小记者嘉兴一中实验经开学校李心言 沈荡酿造厂真是一个“宝地”,那里有好多凝聚着古人智慧的老传统,比如酱油和黄酒的酿造技艺,“修缸补甏”的技艺。 首先,我们参观了解黄酒的酿造工艺和过程。在地窖里,我们看到了一堆一堆的酒坛,每一堆酒坛的脖子上都挂有一张珍藏卡片,上面记录着酒的年份,我惊喜地发现,年份越久的酒闻起来越香!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酱油晾晒场,我们看到了很多戴着尖头草帽的酱缸,工作人员打开了一个才发酵了四十几天的酱缸,里面清晰可见密密麻麻的黄豆,而发酵了四百天的酱缸里只有黑乎乎的软烂的物质,但它却伴有浓烈的酱香味,它发酵出来的汁水经过过滤就是酱油。 最后,我们来到一个餐厅,自己制作了酒酿,腌制咸鸭蛋,还吃了香喷喷的酱油拌饭呢!其中我最喜欢的环节就是自己动手制作酒酿。制作酒酿需要适量酒药,一杯纯净水,一斤米饭和一个坛子。我先盛了一斤香喷喷的热米饭,放在边上晾凉后在坛底均匀地洒上了一层白色的酒药,再铺上一层米饭,再洒上一层酒药,再铺上一层米饭,直到铺满坛子。米饭黏糊糊地不听话,在我的手上不肯下来,我伸出舌头把它们全舔光光,嗯,真香!然后用手掌将米饭压实,再用筷子在中间戳一个洞,用来灌装杯子里的纯净水。最后,我用麻绳和纱布封住坛子并带回了家。因为,还要过三天才能吃到甘甜的酒酿呢!正好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本次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探究了酿造的奥秘,深深感受到了匠人的智慧。 ⑦凝聚着古人智慧的黄酒 小记者嘉兴市茶园小学郁皓哲 两千多年前,中国出了个江南古镇沈荡,人文醇厚,民风淳朴,一八八七年(清光绪十三年),沈荡出了个老酒,古法酿造,温和适口,芳香四溢,人们一直回味无穷地喝到至今,现在还是津津有味地爱喝沈荡老酒。 大家知道吗沈荡老酒的十八般酒艺吗?且听我的介绍,立冬开酿,筛米浸泡,蒸煮米饭,淋水降温,落缸加药,拌匀搭窝,添加麦曲,两次喂饭,陶缸前酵,灌醅入坛,露天后酵,酒熟压榨,生酒杀菌,再灌陶坛,荷叶泥封,入库窖藏,足陈开封,杀菌分装等,这就是凝聚着传统文化和匠人智慧的沈荡老酒。 这次活动深深触动着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好科学,学好本领,长大后为我们的祖国更繁荣、更强大贡献力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wof.com/ywtz/10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福利连江丝巢元燕窝免费送节日好
- 下一篇文章: 罗田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周黎到骆驼坳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