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生的两大误区,无数人因此错过福报
放生概念的来源 放生的概念来源于大乘佛经《梵网经菩萨戒本》: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据史料记载,自北齐萧梁以来,就提倡断肉食,不杀生,放生的风气也渐渐形成,并延续至今。当站在生物世界顶端的人类,无节制地拥有许多生物的生杀大权。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花大价钱去购买极品鱼翅、带血燕窝,为了吃到肉质鲜美的鱼肉,去过度捕捞鱼类....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物种的命运,不再是自然选择,而是"物竞人择"。在佛教中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普度一切众生的慈悲精神,倡导大家共同爱护生命,戒杀放生。功德无量 佛经中说人天七德:“种姓高贵、形色端严、长寿、无病、缘分优异、财势富足和智慧广大。”其中长寿和无病的根本因即是放生,放生也是其余五德之助缘。佛心就是大慈悲心,学佛的根本,而放生则是为解除众生的苦难,起慈悲心就是救赎的一种行为。放生是化解冤亲债主,化敌为友,直接又快速,改变命运的选择,是救度众生的性命和法身慧命。印光大师总结了放生的十功德:无刀兵劫、集诸吉祥、长寿健康、多子宜男、诸佛欢喜、物类感恩、无诸灾难、得生天上、消灭恶业及四季安宁、生生不息善心相感。对放生的误区 很多人对放生有误区,有人担心放生的条件限制,物品会在放生之前死去,与其这样不如不放生,佛教的放生并不是单纯的救命,更是救度它们法身慧命,放生尽量做到佛法僧三宝具足,为它们做三皈依,种下佛法的善根。总有一天会因为这个因缘而得到解脱。还有人认为放生后又会被捕捉或者被其他物种吃掉,这种看似有道理,实际上是断了自己的慈悲心。换位思考,自己即将被杀害还会这样说么,脑海里只剩下活下去一个念头,哪怕多活一刻也是好的,非要万无一失的时候才去放生岂不等于因噎废食?放生时,也要懂得基本的环保知识和地方放生的要求,比如有的物种对水质或者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法规不允许的放生物种都要提前了解好,尽量不要设立专门的时间地点和放生的物种,以免恶意捕捞。不杀生,多吃素,让鱼儿回归大海,让鸟儿回归蓝天,让大自然恢复生机,让子孙后代看看碧海蓝天和动物,而不是只有在书本上才能看到。喜欢今天的文章 点击右上角分享~转发喔~ 佛教早晚课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wof.com/ywtz/7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月经前喝碗它,促进血液循环,脸色红润,肌
- 下一篇文章: 茅台酒回收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