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水席真不同

洛阳有三绝:

牡丹花会、龙门石窟、洛阳水席。

洛阳牡丹甲天下无出其右;龙门石窟跨越千年威严如初,在全国乃至世界尽享盛誉。作为膳食,能够与这两者并称三绝,足见水席在洛阳饮食界至高无上的地位。所谓水席,顾名思义以汤水为席,全部热菜皆有汤。全席包括八个冷盘、四个大件、八个中件、四个压桌菜,酸甜咸辣各味兼备,上菜也如行云流水,顺序井然、极为讲究。中国人自古喜在饮食上钻营,各地大大小小的特色菜肴、风味小吃数不胜数,但能独成一统称“席”就不多见了。若要说这汤汤水水如何成“席”,还要从洛阳人对汤的钟情说起。在洛阳大街小巷里总是不乏各式汤馆,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豆腐汤、不翻汤,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就连见面打招呼,洛阳人都会亲切地问一句“喝汤没”,如果说川湘人“无辣不欢”,那洛阳人可谓是“无汤不欢”了。这种饮食习惯与洛阳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洛阳地处中原地带,四面环山,雨量较少,冬季干燥寒冷,古时便多选用汤类为膳驱寒保湿,久而久之,造就了汤在洛阳饮食中独特的位置。而在这之中,洛阳水席以种类之繁多、选材之讲究,集汤品之大成,传承千年,成为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像是世袭的贵族,显贵却不张扬,担得起人们口中常说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形容,绝对是洛阳人饮食推荐、家宴迎客的TOP.1。据考证,洛阳水席始于唐代,兴于唐中后期,至今有余年的历史。洛阳在盛唐时期,可谓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洛阳水席应运而生。当时洛阳水席作为宫廷大宴,只有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外来使节才有资格品尝享用,是盛唐国风中的一景。后来延伸至富商、名流绅士也可食用。直到宋代以后,洛阳水席才风流渐失传入民间,此筵方得以保留至今。在洛阳,若要以水席招待贵宾,定当首推位于洛阳老城繁华商业区的“真不同”饭店。这是一家创建于年,有百年历史的饭店,其主理的水席,不仅以全套宴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华第一宴”称号。年10月,周恩来总理就是在此宴请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客人的。水席全席待客,24道菜必一道不少,先以冷盘作下酒菜,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四大件热菜每件辅以中件两道,最后再用四道压桌菜完席送客。四大件中恐怕数牡丹燕菜最为人所熟知,经厨师的巧手,萝卜也能烹出燕窝的美味,由一代女皇武则天首肯,得以流传后世,后又有周恩来总理亲自冠名,这牡丹燕菜在水席这一显贵的家族中,自然算得上荣耀的门面担当。另外三道葱扒虎头鲤、云罩腐乳肉、海米升白菜虽没有牡丹燕菜那般名声在外,却也各有各的滋味,各有各的典故。而说到这水席之妙,诸如萝卜代替燕窝这等李代桃僵之做法,乃是水席一大绝妙之处。淀粉、山药、白菜等经过加工调味,也能比肩鲍鱼鱼翅的鲜美,以汤水佐味,各种鲜货、时蔬、菌类均可入馔,既能厉行节约又清爽利口。作为土生土长的洛阳姑娘,水席也吃得不少,自然不可能每顿都吃得如待客时的讲究。寻常的状态是,在老城区丽景门的古街上看看古玩字画,走累了便随意寻间小店坐进去,点上个牡丹燕菜,一碗连汤肉片,人多的话就多添份焦炸丸子,配上一大份油炸八宝饭,如此既能吃得十分满足。牡丹燕菜酸爽微辣,连汤肉片滑嫩中带丝丝甜酸,焦炸丸子即可直接嚼了体会那酥脆的口感,也可趁热倒入酸辣汤中,和着汤感受外焦里嫩的独特滋味。记得小时候虽然更偏爱将丸子和汤分开来的吃法,却格外喜欢听炸焦的丸子倒进酸辣汤里嘶嘶的响声,种种滋味都随之渗入,明明是用面粉和淀粉加入粉条制成的丸子,偏能尝出肉味儿来,想来都觉得甚是奇妙。不管是在大饭店里,一品让人应接不暇的珍馐盛宴,还是只在小餐馆里点几样水席中的经典菜肴,可简可繁、丰俭由人,只要您到洛阳来,都能感受到这一道地美食的独特魅力。铁打的洛阳城,流水的席,在洛阳人民热情的迎来送往中,水席也在与时俱进,改良中不断推陈出新,酸甜苦辣咸,一菜一味,汤汤水水,看似平凡无奇,却变化万千。正如水席菜肴中盛开的各色“牡丹”,不见不闻不知,一旦细品,名动京城。☆END☆

长得好看的人都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wof.com/ywgx/5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