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课堂秋季养生的那些事儿
医院和仙桃人民广播电台 联合制作播出的 《中医健康课堂》 节目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9:00、周五16:00 时代的不断前进,经济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为了工作加班熬夜、早出晚归、昼夜颠倒、饮食不规律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很多人年纪轻轻,但身上的亚健康的问题却一大堆:面色暗沉、头昏脑涨、精神不振,如果不早日保养,那么小小的疾病日积夜累也会成为大病的隐患。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养生产生了联系,但是现在人们选择的养生方法到底对不对呢?正确的养生方法到底是什么呢?本期嘉宾 医院 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匡先琼 匡先琼,女,49岁,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湖北省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医护理质控中心专家,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仙桃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仙桃市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一、秋季养生的要点有哪些呢?注重养生的朋友都知道春季养肝,行气通络;夏季养心,升阳举阴;秋季养肺,扶阳固脱;冬季养肾,温经散寒。所以秋季的养生以养肺为主,养生的要点有以下十个方面:1、健康饮食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2、调理脾胃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3、预防秋乏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4、预防秋燥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酸角、西番莲、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5、预防感冒秋季感冒增多,预防感冒,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6、早起早睡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7、加强锻炼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锻炼的时间不宜过晚,耗伤正气)8、慎食瓜果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朋友圈晒:每天餐后水果有西瓜、火龙果、荔枝等时令水果,性凉,伤脾胃)9、适时进补常言道:“秋冬进补,来年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10、注意养阴秋季天气干燥,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气,秋季我们要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这都有助于养阴。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二、秋季适合做哪些运动呢?秋季锻炼贵在养肺,要养阴防燥,适当的锻炼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身心健康。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免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锻炼时,衣服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待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多余的衣服。锻炼后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吹冷风,以防身体着凉。近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建议大家居家做以下运动:1.快步走、深呼吸:我们每天都要走路,只需在走路时加快速度,尽可能大地摆动和舒展手臂,配合做深呼吸,可以增强肺合量,还可以降低胆固醇和高血压。2.练习八段锦:八段锦是调理脏腑气血、恢复代谢功能、强身健体的体操,坚持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3.原地踮脚:可以刺激经脉腧穴,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活动踝关节、拉伸腿部韧带。4.拍打手臂:空手掌心拍打双手臂,调动肺经与大肠经的气血,预防肺部疾病与便秘的发生。三、秋季养肺的饮食上要注意哪些啊?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咽喉疼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芝麻、豆浆、鸭蛋、蜂蜜等。总的原则要注重以下几点:1.少辛增酸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番茄等。2.宜多吃粥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难保人们不贪食过度,这些均会伤损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粥、鸭梨粥、白萝卜粥、杏仁粥、柿饼粥等。3.宜补充健身汤秋季饮食以滋阴润燥为原则,在此基础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汤,一方面可以渗湿健脾、滋阴防燥,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补营养、强身健体。秋季常食的汤有:百合银耳汤、冬瓜排骨汤、猪肉番茄汤、鱼头汤,鳝鱼汤、老鸭豆腐汤、平菇鸡蛋汤、冬菇紫菜汤等。4.宜多吃鱼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如鲫鱼、草鱼、泥鳅、鳝鱼、青鱼等。四、秋季对一些常见病怎么防治呢?秋季易发的几类病症如1.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各种年龄、不同性别都可患,且易反复发作,发作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反复咳嗽、胸闷、连续喷嚏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嘴唇及指甲青紫、四肢厥冷、出汗、心跳加速等症状,持续发作会危及到生命,因此哮喘者在缓解期要积极预防:首先要尽量避开过敏源:常见的过敏源有风媒花粉、某些生产性粉尘(如棉尘、蚕蛾、粉尘、山药粉)、油漆等;若哮喘病人知道自己对什么过敏,就应尽量避而远之。其次要暑天治疗,做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2.慢性咽炎的防治秋天之所以要特别重视对咽喉炎的防治是因为秋天气候多晴少雨、气候干燥。咽炎若在急性期得不到彻底治疗,就会成慢性咽炎。慢性咽炎的主症状为咽部干燥而痛、咽部暗红,多由阴虚、虚火上灼所致,防治上宜滋阴清热,可用麦冬、甘草、金银花、乌梅、青果以开水泡茶,经常服用。在饮食上应常吃绿豆或雪梨。3.心血管病的预防秋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寒冷还能使血液纤维蛋白浓度增加,引起血液黏稠,导致血栓形成。因此,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并注意先兆症状,如发现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医院治疗,以防发生意外。日常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4.抑郁症秋风落叶,凄风凄雨,往往使人触景生情,诱发消极情绪,严重者,终日郁郁寡欢,少语懒言,很容易患上抑郁症。过度忧伤悲凉容易耗伤肺气,防止抑郁症要注意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勤于锻炼,投入大自然,凉爽的秋季正是外出旅游的好时机。5.疫情防控近期,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来袭,截至8月11日,全国各地累计发生本土病例多例,针对本次疫情,我们可以服用中药防疫七味汤,日常生活中注意:1.勤洗手,戴口罩。2.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3.工作时间外尽量不出门,不聚集,不走亲访友。4.掌握咳嗽礼仪。5.发现身边有外来返乡人员,告知其及时到社区登记。手机下载“开吧APP” 收听节目、参加互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wof.com/ywtz/8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妈认真看婴幼儿饮食禁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