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潍坊公积金缴存基数调整 http://www.weifangzx.com/wfsjt/51326.html

张作霖

“东北王”张作霖草莽出身没念过书,基本上不识字,当东三省巡阅使期间批示公文都只用一个“中”字。他不读书不看报,获取文化知识的渠道就是听书、看戏,他喜欢听评戏、京剧、鼓曲、相声、评书,娶了一个唱戏的姨太太,奉天(沈阳)著名的曲艺窝子“北市场”也是在他的推动下建成的。

20年代初,张作霖任东三省巡阅使、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号称东北王,即将问鼎中原。为繁荣奉系大本营奉天的经济,张作霖在“十间房”圈定了3.6平方公里的空地,修路建房,开设茶社、剧场、饭馆、青楼、商铺。这一地块被命名为“北市场”,相当于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天津的南市三不管,是江湖艺人到奉天落脚的地方。可以说,张作霖对繁荣东北的曲艺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电视剧《少帅》中的张作霖

张作霖爱听评戏。早期评剧因从“莲花落”发展而来,故称“落子”。当时最出名的班子是成兆才创立的“警世戏社”,评剧的文学、唱腔、表演形式及器乐伴奏风格,基本是在这家戏社形成的,其常演剧目包括《花为媒》《占花魁》《杨三姐告状》《杜十娘》等。

年奉天遭水灾,张作霖把正在哈尔滨演出的“警世戏社”请来做赈灾义演,“警世戏社”在奉天一炮打响。不久后,由于直隶当局限制“落子”演出,张作霖跟直系作对,也是因为确实喜欢这种艺术形式,在他的支持下,有影响的“落子”班社都去了奉天。

电视剧《少帅》中的张作霖

“落子”在东北地区迅速发展,张作霖功不可没。后来辽宁的“落子”艺人把东北小调等民间说唱吸收到自己的唱腔和表演里,形成了具有地方风味的“奉天落子”,风格泼辣粗犷、热情奔放。甚至“评剧”这个名字,都是因为奉天《新民晚报》称“奉天落子”为“评万里”而来。

年3月16日,张作霖49岁,过“五十大寿”,在奉天办堂会,京城名伶几被邀空,连唱三天。

张作霖把奉天最大的剧场——会仙大舞台定为招待祝寿来宾的地方。将军、省长以上官员在帅府吃燕菜席,其他官员在督军署吃翅子席,普通客人在会仙大舞台吃一般酒席。《盛京时报》《大公报》都报道了张作霖寿辰的盛大场面。

沈阳大帅府

梅兰芳携百余人剧团赶赴奉天,《盛京时报》以“梅郎来奉”为标题报道。谭富英、尚小云、程砚秋、马连良、杨小楼、言菊朋等名角也应邀来奉天。戏法大师韩景文,东北大鼓名家夏广茹、左广路等也前来祝寿。

张作霖在帅府搭起戏台,演出从3月15日开始连演三天。梅兰芳与杨小楼合演《霸王别姬》,张作霖带头大声喝彩,台下鼓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余叔岩主演《击鼓骂曹》,程砚秋主演《红拂传》和《孔雀屏》,张作霖、张学良等人过足戏瘾。

张作霖喜欢听相声。万人迷李德钖曾到沈阳,在“凝香榭”茶社演出,每天爆满。这段时间他被张作霖邀到大帅府演出堂会。

张作霖

20年代,张作霖入关,一度住在天津曹家花园,又邀请当时在天津最红的张寿臣来给他说单口相声。有一次,张寿臣说了一段“八大棍”的《宋金刚押宝》。张作霖听完觉得这段相声没有结尾,索性让张寿臣坐那儿,他自己把宋金刚从北京跑到吉林、与当地人争夺金矿的故事说了一通。这后面的故事,大约是当年有江湖艺人到东北卖艺,为了迎合当地听众特意创作的后续,没想到多年以后,又由张作霖带回了天津。

张作霖的六夫人也是唱戏的。张作霖在天津时,请南市天宝班来住所表演,或者叫“出条子”。天宝班有个姑娘叫马月清,自幼喜欢听戏,跟着戏班离开家乡流浪江湖,最后落脚在天宝班。马月清人长得漂亮,身段扮相唱腔都好,张作霖在下面看得直愣神儿。天宝班班主小李妈精于世故,马姑娘唱完下台,她赶紧领着马姑娘前来拜谢大帅。张作霖心里一动。当晚马姑娘就留在了张作霖身边。

张作霖车祸现场

后来张作霖的五夫人寿懿从侍从口中了解到此事,善解人意的他帮助张作霖把这位马月清接到奉天大帅府,成了张作霖的六夫人。马月清还为张作霖生下一个女儿,取名怀敏。

张作霖当了一辈子曲艺迷、戏迷,也许是一种宿命,他的死竟然也应了当时的一出戏。一戏成谶。

当上安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北洋军政权最后的一把手之后,张作霖住进北京。不久,国民革命军与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联手北伐,令张作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就在此时,梅兰芳在北京演了一出新戏《凤还巢》。张作霖正在犹豫到底回不回奉天,《凤还巢》同“奉还巢”谐音,或许正是这三个字,让张作霖最终下了决心——没过多久,张作霖乘专列回奉天,他乘坐的专列驶至沈阳城郊皇姑屯车站时被炸烂,成为民国时代最重要的大事之一。

梅兰芳《凤还巢》

何玉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wof.com/ywcf/5518.html